简介:

喜神就是算卦的人所说的吉神。人们总是希望趋吉避凶、追求喜乐,所以要造出一个喜神来。结婚乃人生一大乐事,所以办婚事又称办喜事。办喜事当然离不开喜神,旧俗,新娘坐立须对正喜神所在的方位,但这方位何在,就要请教算卦的人。

长虹挂月,即指逢喜挂灯笼,喻指办喜事。

东方喜神,明末清初的苏州,皆指人物葛成(葛贤)。葛成嘻嘻哈哈,常常救济穷人,常持一芭蕉扇,活脱脱一个济公再世,爱打抱不平,乐善好施,能顶天立地,是副城隍神,有难事者都求他去化解,民间称其是驱魔将军,他自己懂易经,会算卦,曾热闹起事,惊动了皇帝,拿下了人间妖魔,使百姓万家平安。据传,当时有许多苏州画家拜见葛成,为其画像,百姓纷纷求得后,将其肖像挂在家中,欲沾喜气,祈求家中平安无难事。此举,曾使得画家们生意兴隆,一个退职宰相朱国祯(1558--1632)曾作铭文:”吴中义士气如云,留得余生代有闻。东海长虹挂秋月,丹青齐拜葛将军”。

传说曾有一大徽商叫程尚甫,还敬赠一艾姬给葛成。葛成执意不与之同居,十天后,才打听她家住址,将之遣还其娘家,备妆助她出嫁与合适之人。艾姬不解缘由,好在隔壁庙里,有一道姑安慰他说:葛成不是人,是神。艾姬出嫁时,葛成呈送二只灯笼,添了喜。过了一段时间,艾姬养了一对龙凤胎。以后每至春节或元宵节,艾姬总会带着一对喜儿来拜喜神。

明末清初一段时间,苏州民间办喜事,许多人都去山塘街买灯笼,拜葛贤。生时拜其人,以后拜其坟。

名词简介:

喜神是传统五行学说的一个用词,出现在八字命理系统和奇门遁甲系统中,八字命理学上的术语, “喜用神”即“喜神”与“用神”的合称。八字,即把人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时分作四柱,每柱配有一天干和地支,合共八字。八字不同的排列,包含不同的阴阳五行信息,构成各种不同的八字命局。命局中有“不及”和“太过”等情况,称作“病”,而“用神”正是针对不同的“病”所下的“药”。“喜神”则是对“用神”能够起到生扶作用的阴阳五行元素。

奇门遁甲中,按照每日天干不同找出喜神的方位,顺应这个方位出门远行,赌博游戏是有利的。当然这都是一家之说,应该客观对待。

喜神方位:甲、己日在寅位和卯位,乙、庚日在辰位和戌位,丙,辛日在申位和酉位,丁、壬日在午位和未位,戊、癸在巳位和亥位。

例如丁未日,喜神是在午未方向。当然不同版本口诀也有些差别。

出现作品:

《道诡异仙》中的 “喜神” 设定解析

在小说《道诡异仙》中,“喜神” 是一个充满诡谲色彩的特殊存在,其设定融合了民俗意象与恐怖元素,成为贯穿故事的重要邪祟之一。以下是对这一角色的核心总结:

1. 身份与等级
喜神被明确界定为 “半仙级邪祟”,但其与传统道教中的 “喜神” 形象截然不同。它并非象征吉祥的神祇,而是一种具有强大危害性的超自然存在,与 “囍神”(传统婚嫁吉神)的关系尚不明确,暗示了两者可能存在某种隐秘的联系或对立。

2. 外形特征
喜神的形态极具视觉冲击力:其躯体由类似 “烂葡萄拼接而成”,呈现半透明状,整体混沌粘稠,仿佛随时可能消融或变形。这种扭曲的外形与传统喜庆元素形成强烈反差,强化了其邪祟本质。

3. 能力与危害
喜神的核心能力是通过狂笑感染并操控人类。它能迫使周围之人陷入无法抑制的癫狂笑意,最终因体力衰竭或器官损伤而死亡。这种能力不仅具有直接杀伤力,更暗含对人性弱点的讽刺 —— 过度沉溺欢愉反而招致毁灭。

4. 行为模式与象征意义
根据民间歌谣描述,喜神的行为可分为四种状态:

  • “喜神乐,喜神笑”:象征其以虚假的欢愉诱人沉沦;

  • “喜神跳,喜神闹”:暗示其通过喜庆表象制造混乱;

  • “喜神怒,喜神悲”:揭示其情绪变化带来的灾厄(如 “香颅提灯明如海” 隐喻血腥杀戮);

  • “喜神饿,喜神饥”:则直接指向其吞噬人类内脏的残酷本质。

这些歌谣既是对喜神行为的概括,也暗含对人性贪婪与愚昧的批判。

5. 活动范围与文化隐喻
喜神常出没于 “牦之门以外” 的区域,这一地点在小说中可能象征着现实与虚幻、正常与诡异的边界。其形象与行为模式结合了传统婚俗(如红笺、迎亲)与民间恐怖传说,反映了作者对民俗文化的重构与颠覆。

总结
喜神在《道诡异仙》中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反派符号,它以喜庆表象包裹死亡本质,通过扭曲的形态与能力,映射了人类对 “快乐” 的盲目追逐可能招致的灾难。这一设定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诡谲氛围,也深化了对人性与信仰的探讨。